生本教育
偉達教育交流中心

主頁
 
交流回顧
網上資源
誠意推薦
聯絡我們
coopedu@netvigator.com

最近更新日期

版權所有,2006 年
偉達教育交流中心

生本教學體會

華南理工大學附屬小學 劉瓊

2003年12月

在自主編解應用題的數學活動課堂上,一個學生編出這樣的一道題:“長江水位元在三峽工程後要上漲138米,已經上漲了118米,還要上漲多少米?”。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能如此準確地掌握關係國家大事的數位,這些數位恐怕連大人也沒有去關心和估計計算。

原來這個學生在看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時聽到相關的報導,但是沒聽清楚現在已經上漲了多少米,是身邊的爸爸補充的。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每個兒童都有多姿多彩的生活經歷,有不同的知識面,當學生學會運用數學來感悟和分析這些經歷和知識的時候,不能不為之驚喜,不能不為之欣慰。

在擔任一年級數學“生本教學實驗” 教學工作中,通過所有參加實驗學校的老師相互學習、交流、探討,使我的教學觀念有了更多成功的實踐性的進步。同時,一些家長提供的看法和意見,也使我對教學工作有了更全面認識和理解。通過“生本教學實驗”教學工作,我深刻地體會到,數學教師是數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引導者,學生是在生活中學習數學的主人,家長是孩子們數學活動的參與者和重要的資訊提供者。

一、 教師角色的轉變

生本教育要求教師不但是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而且是個設計者、引導者。生本教材留給教師很大的空間,彈性,有很多的內容讓老師去發揮。如:一年級數學第一冊,30以內的加法,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湊幾、湊幾十、加幾點等等。為了避免學生玩單一的數學活動,教師還可以設計出有趣的、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的活動,如:比賽、獎勵、改變玩法等等。

又如:第二冊中,“元、角的認識”是較為抽象的,為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可以在上課讓每個學生在家畫好一件自已喜愛的物品,定好價格(10元以下),然後在課堂上老師和同學們一起進行實際的購物行動,體驗實際操作。由於教材使學生的角色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也隨發生改變,教師備課時不只簡單列舉條條框框,而是更多地聯繫生活來設計有啟發性、能拓寬兒童思維的數學活動,通過活動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中,允許並鼓勵學生發問,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提問、回答,儘量讓學生去思考。課堂的時間分配儘量讓學生佔有,做到“教少學多”。學生在進行數學活動時,教師也要加入到學生中去,指導並參與學生的活動。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數學教學是一門數學活動的教學,而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己去提問,自己去了發現問題。學生是教學過程中的終端,是教育的本體;在教學中,教師要相信每位學生的學習潛能,樹立每位學生的信心,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發展。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教師的角色都發生了轉變,在課堂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所提高,小組能積極地合作、交流,學生的思維較活躍。

二、 學生角色的轉變

生本教育使學生的角色得到轉變,在學習中讓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的學習狀態,即:“要我學”向“我想學”的轉變。兒童的天性是活動的,創造的,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

引導學生解應用題是一個教學難點。在感受階段,讓學生口頭講講自己遇到的生活中的哪些事是與數學有關的,並且用數學方法去解決的,讓每位學生都說一說。認識階段中,讓學生自行編應用題,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將自己身邊發生的一些事情與數學聯繫起來,結果發現:不用特別強調應用題的結構(即條件與問題),學生在編題的過程中已經不知不覺中掌握了,並且,只要學生能編出來的應用題,他本人一定能解決的。

生本教材設計以“活動”為主線的,既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又改變以往單一、死板的問題,在教學中,以“小組”為單位元元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中既能進行自主探索又能合作交流。學生投入學習,在自主的學習中學會學習,就是為了成為終身的學習人,成為學習化社會的參與者和構成者。

三、 家長角色的轉變

在“生本教學實驗” 教學工作中,可以說最難適應的就是個別的家長。有些家長反映教材內容跳躍性大,還有些家長在家輔導孩子學習時會覺得無從下手。如一些數學活動,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不了,一些家長想輔導孩子也很困難。我認為生本教材在這方面確實存在著不足和缺陷,其實教材上可以提供更多更詳細的活動的玩法和規則,這樣才能幫助家長角色的轉變。

當家長也能進入到孩子們數學活動的參與者和重要的資訊提供者角色時,就不會再為孩子的學習而乾著急,不會再用高壓政策進行望子成龍、揠苗助長的努力。從而能夠在一天的工作之後,在孩子們的活動中得到娛樂和休整,也能在這些活動中教會孩子更多的知識和好習慣。

總的來說,生本教育體系促使教師通過設計活動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自主學習,促使家長還有社會給孩子提供學習的資源和資訊。學生能夠在生活中找到源源不斷的學習材料,用所學到的知識去感悟生活,留意觀察生活中的細節,發揮個人的最大潛能去思考,促使學生的素質得到更全面的發展,學生的創造思維得到更好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