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
偉達教育交流中心

主頁
 
交流回顧
網上資源
誠意推薦
聯絡我們
coopedu@netvigator.com

最近更新日期

版權所有,2006 年
偉達教育交流中心

 


作文與學科課程整合的理論與實踐

深圳市福田區新洲小學 鍾傳禕

2003年12月

小學生作文就是把生活中的見聞、感受寫下來,而小學生的生活基本是兩點一線,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家庭,他們在學習中生活,在生活中學習。學習中的觀察、思考、收穫及學習過程中的見聞、感受往往是學生和人交流時的主要話題,也應該成為學生作文中的重要素材。“任何生活和學科都可以從作文中找到表現的方式,反之,作文也就可以從任何生活和學科中找到體現自己的豐富內容。

(李白堅《大作文——寫作教學中的新觀念與新方法》)學生可以寫有關自然實驗的報告,可以寫一個知識點的學習過程,可以寫一個動作的訓練情景,可以寫一段音樂、一幅畫面的感受、理解及再創造的內容。把學習的內容作為學生作文的重要素材,為學生作文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題材。

據調查顯示,無論城市和農村,70%以上的學生都是為老師而作文的,為分數而作文,為家長而作文,只有少部分學生是為了想把自己的心理話告訴別人。為什麼會這樣?顯然我們的作文教學沒有關注學生的需要,學生可以說、能夠說、想說、會說的話,我們的老師沒有搭建對話的平臺,過多的灌輸選材立意佈局謀篇的技巧,用成人大眾的思維模式限制學生個性話的表達,學生只好奉命作文。

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瞭解學生在學習中的感受,真切的把握學習中的情感變化,立足於學生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記憶能力、想像能力的提高,溝通學科間的聯繫,著眼與學科教學與作文能力訓練的共同點,把作文和學科學習相聯繫起來,不僅拓寬學生的寫作素材,創設了豐富的寫作情景,而且教會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反思中提高學習能力,從而達到作文和學科教學的共同提高。

《為學習而寫作——介紹美國的一種寫作實驗方案》一文仲介紹:目前世界上有些國家的教師正在探討一個新的課題——把寫作作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工具。他們認為:寫作不但是寫作課上的練習,而且是學習其他課程的一種手段。寫作應該成為跨課程的學習工具。寫作是“書面上的選擇”。(作者使用“選擇”一詞。意在排除像抄書這樣的書寫活動)包括記錄要點、列出綱目、記下觀察情況、表達感受,它們和寫散文、寫故事等的寫作行為是一樣的。每一個寫作者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他們正在學習的東西,寫作練習實際上是提倡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思考的學習方法。他們認為:語文教師和各科教師相互配合,只要方法得當,就能成功地運用寫作這一手段去促進學習。

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科學習的基礎,伴隨著學科的教學,學生的思維能力、想像能力、記憶能力、表達能力都在逐步提高,學科教學既為作文提供了寫作源泉,同時又為作文提供了能力準備。顯然,在自然課中觀察動物,觀察大自然,觀察科學實驗,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提高觀察興趣,訓練觀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並學會用語言總結自己的觀察、探索的內容;在美術課上學生寫生、臨摹、製作各種小物品,設計喜歡的東西,既學會認識形、色的方法,提高描繪物體形態、色彩的能力,積累寫作素材,而繪畫作文,更是以開發右腦為突破口,促進左右腦協調發展,讓學生用繪畫和語言兩種方式來表達思維;音樂用旋律、節奏、音色、和聲等語言為我們創造了一個神奇的世界,音樂教學可以訓練學生靈敏的耳朵,豐富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像力;在體育課上學會觀察描繪把握動作,掌握動作的要領,增強動作的協調性。

讓學生在學習中作文,認識到作文和學習是密切相關的,作文的內容和學習生活密不可分,把學習的內容,學習的情景,學習的過程寫成文章,既讓學生認識到:作文是很平常的事,一點都不高深莫測,你在學習在生活在思考,把它訴諸文字就是作文。同時,學生在作文中復習學習內容,回味學習中感受,有利於進一步促進學習。

前蘇聯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和聶恰耶娃強調作文訓練與各學科教學的聯繫。他們認為:看圖作文和聽音樂作文是小學階段的重要作文形式。學生利用美術課上學到的美術知識(如生活寫實畫和風景畫的特點,色彩、光線、透視和畫面結構的知識)來分析圖畫,鞏固學生學到的美術知識,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學會用恰當的術語來表現圖畫的藝術構思和思想含義。學生利用音樂課上所學到的音響、節奏和旋律的知識來分析樂曲,使學生既感受音樂的美,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又能充分發展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同時,他們還要求讓學生在各個學科中尋找豐富的寫作素材。如自然常識課教完《松鼠》,讓學生寫寫《松鼠在水中能生活嗎》,借此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關係,懂得生活環境和食物對動物外形特點的制約性,也可以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收集材料、分析比較、論證和做結論的寫作能力。他們認為:作文不僅是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工具,而且應該成為加深理解各學科的教學內容,發展學生創造能力的手段。(吳立崗《小學作文教學》廣西教育出版社50-51)

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說過:“語言活動是交際和概括的統一。”“人所固有的高級心理交往形式有可能存在,只是由於人可以通過思維概括地反映客觀現實。”作文的過程是為自己的思想意識尋求表達的過程,思維在這一過程中處於核心的地位。因此,要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水平,就必須培養學生以思維為核心的各種能力。隨著探究性學習的興起,更多的學科教師開始關注如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如何從生活、教材的學習中選題,如何開展探究,如何總結學習心得,如何寫觀察筆記、實驗報告。不少教師開始佈置一些綜合性的作業,要求學生開展課外調查,設計社會活動方案,撰寫調查報告及活動方案、科技小論文,作文成為學習工具的同時,也成了學科教師共同關注的物件。但是,語文教材中的作文訓練卻僅是寫一個人、寫一個場面、寫一件事,範圍狹窄,內容單一,實用性不強。實際上,作文伴隨著我們生活的每時每刻,伴隨我們的進步和成長,它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理應成為人們共同關注的物件。

顯然,讓所有的學科教師都關注作文,形成作文教學的合力,既適應學科的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又促進作文水平的提高,也是作文本身的特點決定的。作文和學科課程的整合就是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架設作文與學科間的橋樑,通過整合,濃縮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達到作文和學科教學的共同提高。

那麼作文與學科教學應該怎樣溝通融合呢?我們的做法是:

1、溝通學科教師間的認識,樹立課程整合觀念和大作文教學的思想。

文章是資訊的載體,寫作過程就是人腦對有關資訊的處理過程。學生所接觸的一切,看到的、聽到的、親身實踐的以及感受到的都是學生已知的資訊,這些資訊都可以成為文章的內容。作文的內容不應僅局限於教材上訓練及考試時的要求;作文指導不僅僅是語文教師的事,作文指導的途徑、方式應靈活多樣,作文的表現形式應該是不受拘束的。我們學習的課本都是一篇篇的文章構成,當我們用心去體驗作品中的境界,認識大自然的規律,把握教學的奧秘,體會語言的玄妙,深入旋律的世界,參與體育運動,解讀形與色的世界,實際就是在充實生活,在體驗生活,實際上也是完成文章資訊的積累。學科教師的教學以及相關的行為都充實了學生的寫作資訊,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念。

新課程以人為本,教學是學生、教師、教材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教師、教材在對話和交流中,雙向互動,互相依存。教師是課堂教學中對話者、組織者,學生是課堂教學中的對話者、促進者。學科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搭建師生平等對話的平臺,在課堂上進行和文本、世界、同伴的交流,實際上創設了具體的作文情景,有意識地教會學生在學習中觀察、記憶、思考、表達、交流、合作、提煉、總結,提高學習的效率,提高作文能力。語文教師和學科教師都共同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提高學生素質是小學作文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學生學好作文,不僅掌握日常的交際本領,而且可以更好的理解各科教材的編寫思路,把握它們的要點,領會它們用詞選句的含義,有利於學科知識的鞏固、加深、改造和系統化。這要求學科教師樹立課程整合的觀念,明確共同目標,統一行動綱領,遵守行動準則,共同審視教學過程及教學效果,確保形成教學合力。

2、確定作文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點:

作文訓練有它自身的規律,學科教學也有它自身的體系,不同的學段,作文訓練的內容、方法都有差別,學科教學的方式、要求、內容也不同。不是所有的學科教學內容都適合作文訓練點,都適合成為學生的作文內容,所以我們首要的任務是確定作文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點,要從自然、美術、體育、音樂等教材中篩選出適合作文訓練的內容。立足于學科教學與作文的共同點,我們初步確立了三四年級作文與學科學習整合的內容:

 

年級 整合內容 整合學科
三年級上學期 認 識 動 物 與自然
  測量物體溫度  
  投 壘 球 與體育
  爬 竿  
  畫 彩 布(設計) 與美術
  漂亮的小水壺(寫生)  
  唱著歌的風箏 與音樂
  春 遊  
三年級下學期 壓 縮 空 氣 與自然
  種 子 萌 發  
  廣 播 操 與體育
  單杠(屈腿懸垂擺動)  
  精彩的獎盃(設計) 與美術
  頭 飾(想像畫)  
  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 與音樂
  讀 書 郎  
四年級上學期 大 氣 壓 力 與自然
  摩 擦 起 電  
  前 滾 翻 與體育
  投 沙 包  
  做 書 簽 與美術
  美麗的世界(電腦繪畫)  
  金色的童年 與音樂
  動物狂歡節  
四年級下學期 養 蝌 蚪 與自然
  毛 細 現 象  
  後 滾 翻 與體育
  踢 足 球  
  小 制 作(面具) 與美術
  未來汽車(想像畫)  
  哦!十分鐘 與音樂
  茉 莉 花  

3、初步形成作文與學科整合的教學流程:

首先,語文教師與學科教師共同備課,明確共同的目標。

例如:三年級的自然課“大氣的壓力”,我們把它確定為整合課程,作為自然課,是一堂實驗課,怎樣在這堂課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瞭解實驗現象,並把這個過程寫下來?自然老師應明確三年級學生的觀察、表達、思維能力的水平,作為自然課應達到的目標及作為作文課應創設良好的條件,在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的同時,要及時組織學生用語言表達觀察到的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說說實驗的過程,議一議實驗的現象、結果,尤其是強調做實驗的動作。這樣,自然老師和語文老師形成共識。

第二、學科教學創設情景。

包括:問題的情景、遊戲的情景、合作的情景、表演的情景、練習的情景、動手操作的情景、交流的情景等。在自然課動手做實驗,在音樂課上表演,在體育課上玩抓尾巴,進行分組對抗比賽,在美術課上寫生、設計未來的汽車,製作書簽、頭飾等,創設了豐富的學習場景和細節。在這過程中,學生玩玩、做做、說說、畫畫、笑笑,參與學習的每一個環節,沉浸在學習的情景中,有了一個個鮮活的畫面。要寫作文,剛才的情景還讓人興奮,作文課趁熱打鐵,學生寫起來就能找到行雲流水的感覺。

第三、強化口頭表達,要求學生用完整、順暢、清晰的語言說出學習新知識、技能的過程、感受。

學習了一個新動作,要求學生說說分解的動作,同學們練習動作的情景,畫了一幅畫,說說畫畫的過程,解決了一個難題,說說自己是怎麼思考的,聽了一段音樂,說說自己想到了什麼,課堂上,每個同學是怎樣表現的,老師是怎麼和同學交流的,每節課內容掌握的情況等,這樣的表達交流,不僅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為下一步的習作大好基礎。


第四、回憶課堂教學情景,指導學生作文。

學完“大氣的壓力”課後,語文老師及時引導學生再現課堂情景,先是自然老師做實驗:(1)把玻璃杯裝滿水。(2)將紙板蓋住杯口。(3)用手按住紙板。(4)把杯子側轉,鬆開手。(5)把杯子倒過來鬆開手。出示動作的詞語:裝滿、蓋住、按住、側轉、倒過來。引導學生進一步有順序的說一說老師的實驗過程,然後議一議實驗的現象、結論,提出本次習作要求,學生作文。

4、明確整合後的作文形式:

作文與學科整合後學生作文的形式有:

(1)情景作文,以上課的情景為素材,可以命題:為一堂有趣的課、難忘的鏡頭、有趣的遊戲、我在…課上、我還想上……課、難忘分鐘等;

(2)觀察日記,以課堂上出現的物品、人物、音樂、實驗、事件等為物件,抓住特點,有條理的觀察,寫成文章。

(3)心得式作文,以自己的思考、收穫、體驗為內容,可以命題為:我學會了……、我掌握了……、我完成了……、原來如此、摩擦起電的奧秘等;

(4)活動記錄。記載學生合作、交流、討論、探究的情景,記載各種學習活動的場面。

(5)實驗報告,科技小論文,調查報告;

(6)想像作文;

(7)課堂延伸作文。以課堂教學的某個知識點為依託,搜尋相關資料,作深入的瞭解和探究,寫出探究報告或者讀書筆記。

4、整合課例介紹:

作文與音樂學科的整合。

課例簡介:第一節課:音樂老師教學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

通過欣賞管弦樂組曲《動物狂歡節》,聽辨不同樂器的音色,感受樂曲所表現的不同音樂形象,使學生有表達自己情感和思想的願望。引導學生大膽描述對音樂的感受,可以用語言,也可以用表演。課堂上,音樂老師創設了良好的情景,一開始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然後讓學生聽音樂,說說自己的感受,教師引導分析樂曲的特點,出示獅王主題曲,學生反復吟唱,並模仿獅王走路的樣子和吼叫聲,邊聽音樂邊打拍子,學生用肢體語言體會主題曲,然後學生說說獅子的樣子,獅子出場的情景,學生戴頭飾表演。

接下來作文指導課,教師引導學生簡單回顧音樂課的教學情景,提出習作要求:有內容,有感受。音樂作文課並不新鮮,以往的做法是由語文老師選定一首樂曲放給學生聽,然後學生自由想像成文,教師對音樂的把握以及學生的理解、表達難以協調統一,結果音樂內涵沒有領悟好,作文又表達不清。本節課由音樂老師和語文老師共同設計,立足於兩者的共同點。音樂需要領悟,需要用語言去表達心中的感受,語言成為學生與教師、音樂作品的橋樑,這正是訓練學生想像力、表達能力的最好途徑。第一節課由音樂老師帶領學生欣賞音樂,再現音樂中的情景,要求學生用完整的話表達自己的領悟、感受,用自己的行為表現音樂的內涵。在音樂欣賞課上,學生充分發揮想像,大膽表達自己心中之景,既生動活潑,情趣盎然,又訓練了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同時為學生的習作打好的基礎。

學科整合既強調對學科特徵的繼承,使整合的學科不喪失其自身特性,又強調了學科中一些要素的交叉與融合,在共同目標的導引與要求下,呈現出高度的和諧與自然。音樂和作文在整合中互相調節適應,互相促進,共同提高。學科教學中也在培養著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記憶能力、表達能力,學科和作文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學科教學既為作文提供了寫作源泉,同時又為作文提供了能力準備。這節課既上出了音樂味,又為作文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在音樂欣賞中提高了學生的想像力,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為下節習作課作了很好的鋪墊。

因為有了上節課的鋪墊,學生充分地用語言、身體表達了自己對音樂的感受,課堂上呈現出極其豐富的寫作資訊,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比較容易寫的內容來寫,所以學生在十五分鐘內,寫出不少好文章。課後,我們作了一個問卷,發現:90%的同學喜歡這種音樂作文課形式,60%同學認為這次作文比平時老師佈置的作文好寫,48%的同學認為今天的作文寫得好,88%的同學覺得在今天的音樂課上比平時收穫大。這一結果顯示,通過整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也促進了學科的學習。從剛才課堂上學生踴躍的發言、充滿童趣的表演、展示的習作、學生的自評互評、充滿自信的神態,都可以體會到課堂的成功。